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楖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楖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木 部 13画 正文・辰集中

正文・辰集中

木部

13画

U+6956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同「楖」。

又,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刮磨之工五,玉人、楖人、雕人、磬氏、矢人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子悉切,音唧 —— 楖栗,木名,可爲杖。范成大〈丙午新正〉詩:病憐楖栗隨身慣。

又,楖裴,縣名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屬魏郡。一作卽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楖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í、z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即

〔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í] ⑴ 〔~栗〕a.古书上说的一种树,可以做手杖;b.借指手杖,如“病怜~~随身惯。” [zhì] ⑴ 古同“栉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