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朁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朁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曰 部 12画 正文・辰集上

正文・辰集上

曰部

12画

U+6701

康熙字典原文

集韻》:七感切,音慘。說文》:曾也。》曰:朁不畏明。【註】徐鉉曰:今俗有昝字,蓋朁之譌。〇【按】《詩・大雅》今作憯不畏明,與《說文》異。

又,《玉篇》:朁,發語辭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慈鹽切,音螹 —— 於朁,縣名也。〇【按】今作潜。

又,《集韻》:子念切,音譖 —— 與憯同,假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參,古作朁。註詳厶部九畫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上,康熙部首是曰部

〔朁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cǎn、qián、ji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兓、曰

〔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ǎn] ⑴ 副词,表出乎意料;相当于乃,竟:“~不畏明。” [qián] ⑴ 〔於~〕又作“於潛”,古县名,在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。 [jiàn] ⑴ 古同“僭”,虚假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