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掔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掔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手 部 12画 正文・卯集中

正文・卯集中

手部

12画

U+6394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苦閑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丘閑切,𡘋音慳。說文》:固也。爾雅・釋詁》:厚也。

又,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苦堅切;《集韻》:輕煙切,𡘋音牽 —— 義同。

又,牽去也。與牽通。史記・鄭世家》:鄭襄公肉袒,掔羊以迎。莊子・徐無鬼》:君將黜耆欲,掔好惡,則耳目病矣。

又,持也。擊也。

又,《正韻》:詰戰切,遣去聲 —— 挽也、引也。俗作𢴡

說文》:讀若詩赤舄掔掔。徐鉉曰:今別作慳,非。〇【按】〈豳風〉作几几。說文》或別有所考。長箋》云掔掔句似逸《》,則鑿矣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掔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iān、w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臤、手

〔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ān] ⑴ 固紧;使牢固:“令命昏纬狗,纂马,~纬。”⑵ 除去。⑶ 厚实;坚实。⑷ 击。⑸ 牵引,后作“牽”:“郑襄公肉袒~羊以迎。” [wàn] ⑴ 同“𢯲(腕)”:“莫不搤~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