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捊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捊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手 部 11画 正文・卯集中

正文・卯集中

手部

11画

U+634A

康熙字典原文

古文: 㩠

唐韻》:步侯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蒲侯切,𡘋音裒。說文》:引取也。禮・禮運》:人情以爲田。【註】田,人所捊治也。【疏】謂以手捊聚,卽耕種耘鋤也。

又,《唐韻》:薄交切;《集韻》:蒲交切,𡘋音庖 —— 與掊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房尤切,音浮。又,方鳩切,讀若可否之否平聲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芳無切,音敷 —— 擊也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普溝切,剖平聲 —— 掬也。〈禮運〉註:又音。

說文》:捊,或从包,作抱。集韻》或作抔。互詳抔抱二字註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捊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póu、pōu、f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孚

〔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óu] ⑴ 引取;聚集。《説文•手部》:“捊,引取也。”《李陵變文》:“何得蚊蚋拒於長風,螻蟻捊於大樹。” [pōu] ⑴ 以手捧物。《集韻•矦韻》:“捊,掬也。” [fū] ⑴ 击。《集韻•虞韻》:“捊,擊也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