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慝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慝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心 部 15画 正文・卯集上

正文・卯集上

心部

15画,

U+615D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:他德切;《集韻》:惕得切,𡘋音忒。廣韻》:慝,惡也。書・畢命》:旌別淑慝。

又,穢也。禮・樂記》:世亂,則禮慝而樂淫。

又,邪也。詩・鄘風》:之死矢靡慝。

又,隱惡也。周禮・秋官・司𡨥》:詰姦慝。

又,地慝,若瘴蠱也。周禮・地官》:土訓,掌道地圖以詔地事、道地慝以辨地物。〈晉語〉:宵靜女德,以伏蠱慝。

又,方慝也。周禮・地官》:誦訓掌道方慝,以詔辟忌。【註】方慝,四方言語所惡也。

又,仄慝也。前漢・五行志》:朔而月見東方,謂之仄慝。孟康曰:仄慝者,月行遲在日後,當沒而更見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昵力切,音匿 —— 隱情飾非曰慝。

从匿、从心,蓋惡之慝於心者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

〔慝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匿、心,五行属

〔慝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匿,从心。匿( nì ),隐藏。把心隐藏起来,存有邪念。本义是邪恶,恶念。

〔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è] ⑴ 奸邪,邪恶⑵ 阴气。⑶ 灾害:“以伏蛊~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