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帔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帔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pèi

巾 部 8画 正文・寅集中

正文・寅集中

巾部

8画,

U+5E14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披義切,音被。說文》:弘農謂帬帔也。楊子〔應為揚子〕方言》:帬,陳魏之閒謂之帔。廣雅》:帬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在肩背也。釋名》:帔,披也。披之肩背,不及下也。正字通》:褙子也。省作背,以其覆肩背也。南史・任昉傳》:昉子西華,冬月著葛帔練裠。

又,《廣韻》:敷羈切;《集韻》:攀糜切,𡘋音披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類篇》:班縻切,音悲 —— 同「襬」,關東人呼裙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

〔帔〕字拼音是pè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巾、皮,五行属

〔帔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巾,皮声。巾,裹头或缠束、覆盖用的织物。本义是裙。

〔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èi] ⑴ 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