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嶽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嶽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yuè

山 部 17画 正文・寅集中

正文・寅集中

山部

17画

U+5DBD

𡶓,𡶳,𡴳

康熙字典原文

古文: 𡶓 、 岳 、 𡶳𡴳

唐韻》:五角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逆角切,𡘋音鸑。說文》:東岱、南霍、西華、北恒、中泰室,王者巡狩所至。从山,獄聲。白虎通》:嶽之爲言桷也。桷,考功德、定黜陟也。揚子《法言》:川有瀆,山有嶽。詩・大雅》:崧高維嶽。詩詁》:山高而尊者嶽。唐虞四嶽,至周始有五嶽。爾雅・釋山》:河南華、河西嵩、河東岱、河北恒、江南衡。【郭註】衡山,南嶽。又,霍山爲南嶽,卽天柱山,潯水所出。霍衡俱爲南嶽也。正字通》:按,〈地理志〉,衡山在長沙湘南縣,故曰江南衡。若天柱在廬江潯縣,則江北矣。亦曰南嶽者,漢武帝以衡山遼曠,移其祠於天柱,亦名天柱爲霍山。衡霍其實一山,衡山名霍,猶泰山一名岱也。

又,嶽嶽,長角貌。前漢・朱雲傳》:五鹿嶽嶽,朱雲折其角。

又,姓。正字通》:嶽敏。見《廣西志》。

又,通作岳。書・堯典》:帝曰:咨,四岳。【傳】四岳,官名。一人而總四岳諸侯之事也。

又,州名。本巴州,隋曰岳州,以天岳山名,山在洞庭湖。

又,叶虞欲切,音玉。曹植〈責躬〉詩:願蒙矢石,建旗東嶽;庶立毫釐,微功自贖。

集韻》或作》崧高維嶽。【註】又作𡽺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山部

〔嶽〕字拼音是yuè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山、獄

〔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uè] ⑴ 同“岳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