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姱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姱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女 部 9画 正文・丑集下

正文・丑集下

女部

9画

U+59F1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:苦瓜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枯瓜切,𡘋音誇 —— 好也。與夸通。姱修,美行也。屈原〈離騷〉:苟余情其信姱。【又】紛獨有此姱節。

又,《集韻》:匈于切,音吁 —— 美貌。

又,虧于切,音區 —— 奢也。

又,後五切,音戸。楚辭・九歌》:鳴𪛌兮吹竽,思靈寶兮賢姱。翾飛兮翠曾,展詩兮會舞。一曰性不端良謂之㛍姱。

又,苦禾切,音科。鮑昭〔即鮑照〕〈舞鶴賦〉:踐神區其既遠,積靈祀而方多;引員吭之纖婉,頓修趾之洪姱。

又,叶苦胡切,音枯。楚辭・大招》:朱脣皓齒,嫭以姱只。比德好閒,習以都只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女部

〔姱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kuā、h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女、夸

〔姱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女,夸声。本义是漂亮,美好。

〔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kuā] ⑴ 美好:“~容修态。”⑵ 夸大;夸耀:“既~丽而鲜双兮。” [hù] ⑴ 〔婡( lái )~〕性不端良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