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奄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奄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大 部 8画 正文・丑集下

正文・丑集下

大部

8画,

U+5944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衣檢切;《正韻》:於檢切,𡘋音厭。說文》:覆也,大有餘也。从大申,申,展也。一曰忽也、遽也。書・立政》:奄甸萬姓。詩・周頌》:奄有四方。

又,人名。詩・秦風》:子車奄息。

又,《正韻》:衣炎切,音淹 —— 久觀也。詩・周頌》:奄觀銍艾。

又,久留也。漢更定〈郊祀樂歌〉:神奄留,臨須搖。【註】奄讀淹。須搖,須臾也。又,神夕奄虞蓋孔享。

又,國名。東諸侯助紂爲虐者。書・多方》:王來自奄。

又,奄里,在魯城東,卽曲阜舊城址。通志》:謂之商奄里。

又,《集韻》:於贍切;《正韻》:於豔切,𡘋音弇 —— 精氣閉藏也。周禮・春官》:奄人。劉昌宗讀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大部

〔奄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ǎn、yā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大、电,五行属

〔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ǎn] ⑴ 覆盖⑵ 忽然,突然⑶ 气息微弱 [yān] ⑴ 古同“阉”,指宦官。⑵ 古同“淹”,停留,久留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