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原文
《廣韻》:方隥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逋鄧切,𡘋棚去聲。《說文》:喪葬下土也。《左傳・昭十二年》:鄭𥳑公葬,司墓之室有當道者,毀之則朝而堋,不毀則日中而堋。
又,《集韻》:蒲登切,音朋 —— 射埒也。庾信詩:轉箭初調筈,橫弓先望堋。
义又,壅水灌漑曰堋。
又,披朋切,音弸 —— 振動貌。
又,披冰切,音砰 —— 削牆土隕聲。
义別作𥦜塴。
康熙字典注解
〔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堋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péng、bè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土、朋,五行属土。
〔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éng] ⑴ 分水堤(中国战国时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所创建)。⑵ 射击瞄准用的土墙。㈡ [bèng] ⑴ 丧葬下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