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原文
《唐韻》:失人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升人切,𡘋音身 —— 舒也、理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引而伸之。
义又,屈者使直也。《莊子・刻意篇》:吹呴呼吸,吐故納新;熊經鳥伸,爲壽而已矣。
义又,欠伸。《禮・曲禮》:凡侍坐于君子,欠伸、撰杖履,視日蚤暮,侍坐者請出矣㊟〔「凡侍坐于君子,欠伸、撰杖履」,原文無「凡」字,「欠伸」前有「君子」二字,「履」作「屨」。原文作:侍坐于君子,君子欠伸、撰杖屨〕。【註】志倦則欠,體倦則伸也。
又,《集韻》:通作信。詳信字註。
义又,姓。
义毛氏曰:古惟申字,後加人以別之。
康熙字典注解
〔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伸〕字拼音是shē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申,五行属金。
〔伸〕字造字法是本作“申”。形声。从人,申声。本义是伸直,伸展。
〔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ēn] ⑴ 舒展开⑵ 姓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