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 › 匦函的意思解释

匦函的意思解释

拼音guǐ hán

注音ㄍㄨㄟˇ ㄏㄢˊ

繁体匭函

词语解释

匦函[ guǐ hán ]

⒈  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。始置于唐。

⒉  亦称上呈朝廷的书信、奏章。

国语辞典

匦函[ guǐ hán ]

⒈  政府或私人机构所设置的意见箱。

如:「学校每个星期都会将同学投入匦函的意见,拿出来公开讨论和评议。」

引证解释

⒈  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。始置于 唐。

唐 韩愈 《赠唐衢》诗:“当今天子急贤良,匭函朝出开 明光。”
唐 元稹 《献事表》:“凡今之人,以諫鼓匭函为虚器,谓拾遗补闕为冗员。”
宋 欧阳修 《南省策试第五道》:“立肺石以达穷民,设匭函以开言路。”
《资治通鉴·后汉高祖乾祐元年》:“蜀 主以 张业、王处回 执政,事多壅蔽,己未,始置匭函,后改为献纳函。”

⒉  亦称上呈朝廷的书信、奏章。参见“匭院”。

宋 岳珂 《吁天辩诬通叙》:“朝上匭函,暮拘矢狴,风旨之下,凌虐可知。”
宋 叶适 《刘子怡墓志铭》:“甲申大旱,草根木实俱尽。君亟入匭函,乞发常平,卖度僧牒,转糴他州,词甚哀痛,上大惊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