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 › 外成的意思解释

外成的意思解释

拼音wài chéng

注音ㄨㄞˋ ㄔㄥˊ

繁体外成

词语解释

外成[ wài chéng ]

⒈  旧谓夷狄顺从教化而相安无事。

⒉  谓女子出嫁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旧谓夷狄顺从教化而相安无事。

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举八元,使布教于四方。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共、子孝、内平外成。”
杜预 注:“内,诸夏。外,夷狄。”
孔颖达 疏:“此五教可常行,又谓之五典也。诸夏夷狄皆从其教,是为内平外成。”

⒉  谓女子出嫁。

汉 班固 《白虎通·嫁娶》:“妇人外成,以出适人为嫁。”
《晋书·刑法志》:“女人有三从之义,无自专之道,出适他族,还丧父母,降其服纪,所以明外成之节,异在室之恩。”
《诗·召南·采苹》“于以奠之,宗室牖下” 郑玄 笺“凡昏事于女礼,设几筵于户外,此其义也与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正祭在室,此所以不于室中者,以其凡昏事皆为於女行礼,设几筵於户外,取外成之义。今教成之祭,於户外设奠,此外成之义。”
《北史·氐传》:“礼,妇人外成,因夫而荣。”
清 俞樾 《春在堂随笔》卷九:“岂以外成忘一本,诸姑伯姊也关情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