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 › 三澣的意思解释

三澣的意思解释

拼音sān hàn

注音ㄙㄢ ㄏㄢˋ

繁体三澣

词语解释

三澣[ sān hàn ]

⒈  唐制,官吏十日一休沐,沐谓澣濯。后来对一个月上旬、中旬、下旬,亦称上澣、中澣、下澣,合称三澣。

⒉  洗过三次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唐 制,官吏十日一休沐,沐谓澣濯。后来对一个月上旬、中旬、下旬,亦称上澣、中澣、下澣,合称三澣。

明 杨慎 《丹铅总录·时序·三澣》:“俗以上澣,中澣、下澣为上旬、中旬、下旬,盖本 唐 制十日一休沐。故 韦应物 诗曰:‘九日驰驱一日闲’, 白乐天 诗曰:‘公假月三旬’。”

⒉  洗过三次。

《新唐书·柳公权传》:“﹝ 文宗 ﹞常与六学士对便殿。帝称 汉文帝 恭俭,因举袂曰:‘此三澣矣!’学士皆贺,独 公权 无言。帝问之,对曰:‘人主当进贤退不肖,纳諫諍,明赏罚,服澣濯之衣,此小节耳。’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