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手就擒的意思
束手就擒的意思解释
束:捆;绑;就:接受。捆起手来让人捉住。指毫不抵抗;乖乖地让人捉住。
例句他走投无路,只好束手就擒
正音“束”,不能读作“sù”。
辨形“擒”,不能写作“禽”。
辨析见“束手待毙”。
用法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典故公元945年,契丹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,后晋军队的供需被切断,内外隔绝,生活十分困难,军心不稳。晋将苻彦卿有勇有谋,向主将张彦泽、皇甫遇建议与其在此束手就擒还不如战死,就分析天时地利人和,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后方发起进攻取得胜利。
束手就擒的词典解释
词语解释
束手就擒[ shù shǒu jiù qín ]
⒈ 捆起手来等候别人来捉拿,比喻无法脱逃或无力抵抗。
英allow oneself to be seized without putting up a fight; wait for capture with tied hands;
引证解释
⒈ 谓捆起手来由人捉拿。形容无力反抗,甘被俘获。
引宋 洪迈 《夷坚支志庚·方大年星禽》:“眼者叱使往,目 詹 执缚。其人束手就擒,承伏厥罪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寧王 闹了两年,不想被 新建伯 王守仁 一阵杀败,束手就擒。”
《收穫》1981年第5期:“他本能地把双手抱在胸前,似乎准备束手就擒。”
亦作“束手就禽”。 王闿运 《桂阳陈侍郎行状》:“众如言,夜径入山寺, 明先 唯与徒党十数人居,束手就禽。”
国语辞典
束手就擒[ shù shǒu jiù qín ]
⒈ 不加抵抗,让人捆绑捉拿。也作「束手就缚」、「束身就缚」。
引《宋史·卷二五一·符彦卿传》:「与其束手就擒,曷若死战,然未必死!」
《儒林外史·第八回》:「宁王闹了两年,不想被新建伯王守仁一阵杀败,束手就擒。」
英语hands tied and waiting to be captured
德语sich ohne Gegenwehr ergeben
束手就擒造句
1.罪犯被我公安战士追得走投无路,只好束手就擒。
2.群贼正慌乱之际,只听断崖顶上传来一声大喝,震得山谷嗡嗡作响,“尔等作恶多端,天理难容,还不束手就擒,更待何时?”。
3.罪犯被我公安战士追得走投无路,只好束手就擒。
4.在我军出其不意的袭击下,敌人惊慌失措,全部束手就擒了。
5.罪犯被我公安战士追得走投无路,只好束手就擒。
6.面对歹徒,他临危不惧,并斩钉截铁地说,快放下你手中的凶器,束手就擒,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,被劫持者最终安然无恙,得到解救。
7.面对歹徒,他临危不惧,并斩钉截铁地说,快放下你手中的凶器,束手就擒,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,被劫持者最终安然无恙,得到解救。
8.罪犯被我公安战士追得走投无路,只好束手就擒。
9.在众目睽睽之下,罪犯无处可逃,只得束手就擒。
10., 在我军出其不意的袭击下,敌人惊慌失措,全部束手就擒了。
束手就擒的翻译
- submit to arrest with folded arms
- сложить оружие
- 逃(のが)れられない,抵抗(ていこう)する力がな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