乘车戴笠的意思解释
乘:坐,驾;笠:斗笠。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。
例句唐·元稹《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并启》:“昔楚人始交,必有乘车戴笠,不忘相揖之誓,诚以为富贵不相忘之难也。”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;形容友谊深厚。
典故传说古代苏越一带风俗淳朴,凡初次同人交往,就封土坛,拿出鸡犬等作为祭品,向天祷告说:“卿虽乘车我戴笠,后日相逢下车揖;我步行,君乘马,他日相逢君当下。”希望以后再次见面时不分地位变化,还是不望这贫贱之交。
乘车戴笠的词典解释
词语解释
乘车戴笠[ chéng chē dài lì ]
⒈ 《初学记》卷十八引晋周处《风土记》:“越俗性率朴,初与人交有礼,封土坛,祭以犬鸡,祝曰:'卿虽乘车我戴笠,后日相逢下车揖。我步行,卿乘马,后日相逢卿当下。'”乘车,喻富贵;戴笠,喻贫贱。后用以指友谊深厚,不因贫富贵贱而有所改变。
引证解释
⒈ 乘车,喻富贵;戴笠,喻贫贱。后用以指友谊深厚,不因贫富贵贱而有所改变。
引《初学记》卷十八引 晋 周处 《风土记》:“越 俗性率朴,初与人交有礼,封土坛,祭以犬鸡,祝曰:‘卿虽乘车我戴笠,后日相逢下车揖。我步行,卿乘马,后日相逢卿当下。’”
唐 元稹 《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并启》:“昔 楚 人始交,必有乘车戴笠,不忘相揖之誓,诚以为富贵不相忘之难也。”
国语辞典
乘车戴笠[ chéng chē dài lì ]
⒈ 古时越人性率朴,与人结交有礼仪,封土坛,祭以鸡犬,祝曰:「卿虽乘车我戴笠,后日相逢下车揖。」见晋·周处《风土记》。比喻情谊深笃,不因贵贱而改变。
引唐·元稹〈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启〉:「昔楚人始交,必有乘车戴笠不忘相揖之誓,诚以为富贵不相忘之难也。」
乘车戴笠造句
暂无造句信息
乘车戴笠的翻译
暂无翻译信息
乘车戴笠成语接龙
暂无成语接龙信息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