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识时务的意思
不识时务的意思解释
不识:不认识;务:事务;时务: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。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。
例句什么年月了,还吃这碗饭,太不识时务了。(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)
正音“时”,不能读作“shì”。
辨形“时”,不能写作“事”。
谜语炎夏穿棉衣
用法动宾式;作谓语;含贬义,形容人不明事理。
典故东汉末年,名士孔融恃才傲物,经常讥讽、反对曹操。他写信嘲笑曹操攻打乌恒、平定边镇之乱;写文反对曹操提出的禁酒尚俭的生活作风。曹操很恼火,又因为孔融名气较大,不便下手处罚他。后来曹操当上汉献帝大将军及丞相,实际操纵了中央政权。孔融不满于曹操的篡位,又百般反对。曹操终于借故将孔融满门抄斩。东汉的荀悦在编著《汉记》时,称孔融的行为“不识时务”
不识时务的词典解释
词语解释
不识时务[ bù shí shí wù ]
⒈ 不了解当前的情势或潮流。
引证解释
⒈ 不了解当前的情势或潮流。
引《后汉书·张霸传》:“时皇后兄虎賁中郎将 邓騭,当朝贵盛,闻 霸 名行,欲与为交, 霸 逡巡不答,众人笑其不识时务。”
《晋书·孝友传·颜含》:“于时论者以 王导 帝之师傅,名位隆重,百僚宜为降礼。太常 冯怀 以问於 含,含 曰:‘ 王公 虽重,理无偏敬,降礼之言,或是诸君事宜。鄙人老矣,不识时务。’”
毛泽东 《新民主主义论》十:“一九二七年以后的反动,就是这种不识时务的结果。”
国语辞典
不识时务[ bù shì shí wù ]
⒈ 原意是不识抬举,后亦指不知时尚机运以求通达。也作「不达时务」。
引《后汉书·卷三六·张霸传》:「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,当朝贵盛,闻霸名行,欲与为交,霸逡巡不答,众人笑其不识时务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四四回》:「今数人皆被操灭,天下无人矣。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,强与争权。」
不识时务造句
1.没看到他已光火了,你还前去答腔,真是不识时务。
2.恰在这个时候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不识时务,派兵攻打南奥塞梯。
3.你为了一块不识时务的牛肉放我鸽子?
4.出身于高门士族的谢灵运对政治抱有极高的期望值,在官场险恶的斗争中,他一直是一个不识时务者,是一个失败者。
5.可偏敢一些不识时务者急于称王,诸如徐受辉、韩林儿之流。
6.陈巨飞,七尺大汉写作强,勤写苦练,一投书稿两茫茫。我问,为什么会这样?郭敬明,三寸洋钉抄袭王,扭捏作态,拥有粉丝千万筐。我问,我为什么不能这样?尼玛,我不识时务,文字太阳刚;他紧随潮流,成了娘娘腔。陈巨飞
7.对外经贸大学人力资源专家陈胜军直言不讳的指出:"可以说,他这种就是不识时务的行为。"。
8.他是那样的可恨,不识时务,不辨潮流,自以为是,与新的革命风暴抗争。谁能使他清醒而免遭厄运?他愚蠢地坚持着自己的耿直、光明。莫应丰
9.不是我不识时务,我是实在没办法才来求你办事的。
10.风这么大,力量这么强,你偏要和他作对,你也太不识时务,真是个十足的傻帽。
不识时务的翻译
- show ignorance of the times
- не понимáть духа врéмени
- 時代(じだい)の流(なが)れに疎(うと)い
- méconnaitre,ignorer l'esprit,la tendance,la situation de l'époque,du temps
